在现今四川科技馆一带,曾是成都皇城之所在。(清代重建后,这个明代的蜀王府府邸被建成了科举考试的贡院,《天府广场风云录》一文有作介绍)
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间,贡院被拆除。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集中全省之力,成都赶在1969年国庆前,在原地兴建了当时全省体量最大的单体建筑——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1979年更名为四川省展览馆),创造了四川近代建筑史上空前的高速度。与此同时,在馆前兴建了毛泽东的巨型塑像。
1968年,各界群众抬着展览馆(及毛泽东塑像)模型,举行展览馆建筑工程庆祝大会。
天府广场前的毛泽东塑像不简单。
“文革”时期,全国建造了无数尊毛泽东塑像,因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的塑像都已拆除。天府广场处,一直保留到现在的这尊塑像,是全国唯一一尊全部使用汉白玉材料制作的毛主席巨型塑像。
作为一种名贵的建筑材料,汉白玉它洁白无瑕,质地坚实而又细腻,非常容易雕刻,古往今来的名贵建筑多采用它作原料。据传,我国从汉代起就用这种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筑宫殿,装饰庙宇,雕刻佛像,点缀堂室。因为是从汉代开始用这种洁白无瑕的美玉来做建筑材料的,人们就顺口说成了汉白玉。
汉白玉是中国古代皇家建筑、雕刻使用的名贵石料,故宫、天坛、天安门金水桥等经典建筑都有大量使用。
天府广场处的毛主席型塑,采用的是品质极佳的汉白玉石料。据老成都介绍,是来自几百公里之外的攀枝花市,质地细致且硬度高,按建筑用料来说可以上千年不风化,光是从山上采下的毛坯就有56吨!
那个年代,道路不平,桥梁不坚,要把如此庞然大物,从千里之外的攀枝花“安全”护送到成都,绝非易事。一路上途经的公路与桥梁,据说都是经过加固之后,才让这块巨大的白玉石顺利抵达。
当时的道路条件,并不见得比当今某些乡村路面好。
需要特别指出,如今我们看到的毛主席塑像,是参照了全国60幅毛主席的不同设计稿照片才成形的。
回到塑像本身,天府广场毛主席塑像被分成12段加工而成,仅头部就有1.6米高,一只手就有14吨重,一根手指有70厘米粗(实在的说,无数次经过天府广场的Go君,竟然没有发觉塑像竟是这般巨大)!
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在其著作《成都街巷志》中指出:塑像的基座宽7.1米,象征着“七一”党的生日:塑像高12.26米,象征着毛主席的生日是12月26日。
从空中鸟瞰,展览馆与毛主席塑像及周边附属建筑的平面布局,像极了一个“忠”字,塑像刚好位于“忠”字“心”的正中一点。
20世纪70年代的“天府广场”(那时叫人民南路广场)
1979年,“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更名为四川省展览馆。人民南路广场也在经过多次扩建后,于2006年摇身一变成为了“天府广场”,四川省展览馆亦在这一年改名为四川省科技馆。
就这样,历经半个世纪的时代洗礼,周遭的一切承接着交替沧桑,只有科技馆前的毛主席塑像始终挥手前方,见证着成都发展与繁荣。
/END
成都Go 地标景点故事
本文由成都Go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