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孩子们充满好奇地参观展览? 山西博物院供图
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新年俗。2023年兔年春节,各地文博场馆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为广大观众送上精心策划的文化大餐,让观众在浓浓年味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江 西
“长长的脖子、圆圆的肚子、美丽的外观、环保的内涵,打一生活用具。谜底是西汉雁鱼青铜灯。”这是刚刚过去的元宵节,江西省博物馆“赣地宝藏灯谜会”活动的一幕。江西省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兔年春节,该博物馆以“赣地宝藏——新时代江西文物成果大展”为基础,推出了“江右寻宝记”新春系列活动,仅春节假期前5天就接待了4万余位观众。
兔年春节期间,南昌市博物馆将“古色厚土——江西省文化遗产系列图片展”带进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九江市博物馆推出的“万里茶道文物巡展”、鹰潭市博物馆推出的“进社区新春展”等,以精彩的展览内容和创新的展陈形式吸引了众多受众走进博物馆,感受赣鄱文化的魅力。
此外,各博物馆的线上服务同样精彩。南昌市博物馆利用新技术,开展流动数字博物馆巡回展览服务;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推出的“青花秘境”展览,利用新技术带给游客沉浸式体验……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让江西群众的过年文化生活更时尚。
在江西,红色主题展览是一大热点。乐平市博物馆推出的“赣东北革命史迹展”、吉州窑博物馆推出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吉州窑陶瓷展”等,赓续了红色文脉。据统计,春节期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人数均超过15万。
走进南昌市青云谱区的八大山人纪念馆,“高路入云端·井冈山水之精神形塑与回望特展”以近40件井冈山主题山水画和60余件相关革命文献,以艺术作品体现革命精神。走出展馆,“遇见·梅湖”2023春节大游园·草坪音乐节等文旅活动将戏曲表演、青云谱剪纸等非遗项目送进景区。“春节期间青云谱区接待游客74.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3.25亿元。青云谱区将续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让文博场馆成为‘文旅会客厅’。”青云谱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山 西
在山西,山西博物院的“且听凤鸣——鸟尊的前世今生”专题展春节期间受到孩子们的热捧。展览的主角——晋侯鸟尊,经考证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祭祀祖先用的祭祀器物。
“这是山西博物院首次尝试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观众推出的科普性展览,不仅有65件(组)珍贵文物以及百余件(套)辅助性展品,现场还融入了知识翻版、手绘墙、文物拼图等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展示元素和丰富多样的互动形式。”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范文谦介绍。
作为展览从策划到落地的参与者之一,山西博物院学术研究部副主任陈汾霞回忆:“自建院以来,山西博物院围绕一件展品策划的展览并不多。当鸟尊准备进行专题展时,不少人建议应该追求震撼视听的展陈效果,用恢宏大气的方式展现三晋文明的厚度。但项目组经过反复思量,决定还是要进行一些创新。”
山西博物院将展览目标观众定位在3年级至9年级学生,同时扩展至16岁至30岁的群体。“以‘给所有孩子一次完美的展览体验’为出发点,希望开展博物馆为青少年儿童提供针对性文化服务的探索。”陈汾霞说。
山西博物院没有采用常规的文物介绍顺序,而是在开篇“一梦三千年”单元便讲述了一个无比波折的国宝传奇故事,抓住青少年的注意力。为了增强趣味性,“故国梦重归”单元用类似破案的方式,展现考古学家怎样根据出土文物和痕迹,结合文献资料一步步判断出晋侯鸟尊的主人是第一代晋侯燮父。在赵卿墓驷马战车体感互动游戏区,孩子们站在感应位置,面向大屏幕挥动手臂,隔空“抓取”轭首、颈带饰等出土车马器的游戏拼装组件。待把所有组件拼装到马车上,屏幕里的驷马战车一跃而起急速前行,引得参与游戏的孩子们发出欢呼。
陈汾霞说,展览项目组的主创成员的孩子很多与目标观众年龄段一致,成员们十分了解正处在“十万个为什么”年龄阶段的小观众需求。于是在展馆中,没有刻板的单向信息输出,而是随处可见“我的主人是晋侯还是晋侯夫人”“我是做什么用的”这样的问答。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鸟尊尾巴的部分,向观众提问“我的尾巴是内卷还是外翻”,一旁展板上列出正方“内卷派”和反方“外翻派”的不同观点,引导观众探索。
北 京
兔年新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精心准备了一系列文化大餐,其中来自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粤绣年度成果展“文化之美·绣色可观”,吸引不少年轻人参观。
粤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推动这项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生活,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会多年来做了大量有关粤绣研究、保护、弘扬、传承等方面的工作。走进展览现场,记者看到“粤绣工艺科普”“大师经典作品”“新生代传承人创新作品与VR数字艺术作品”等展区,有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展区展出了146件粤绣创新作品,这些以口罩为载体,以粤绣工艺为手段,不拘泥传统纹样、针法、材质的作品,体现了传承人对传统创作思路的突破和对多彩生活的感悟。
潮绣非遗传承人宋徽对粤绣有着深厚的感情。“刺绣是一项枯燥的工作,日复一日穿针引线,没有执着的坚守,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是无法坚持下去的。”他说,潮绣作品色彩亮丽又具有立体感,其针法技艺复杂,一幅作品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刺绣技艺需要一颗“匠心”。
广绣家族第六代传承人梁晓曼受家族影响从5岁开始接触广绣,到现在已有20多年。大学毕业后,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广绣,她开始编织出精致的摆件、漂亮的胸针、耳环等。“使用是最好的传承。要传承广绣,就不能让它脱离时代的审美和使用环境。让非遗‘活’起来,融入日常生活,才能打开年轻人对非遗的想象空间。” 她说。
近年来,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会项目组也在积极探索“非遗+数字”,使得非遗传播活力大幅提升。此次推出的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粤绣创新口罩作品与VR数字艺术作品《祠堂香火》,得到年轻人的追捧。“传统文化不再枯燥,在形式和内容上变得有趣起来,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传统文化的原因。”展览艺术总监何为认为,能够存续至今的传统文化形式一定具备了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力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就要寻求文化传播新的出口,形成品牌。
(参与采写:王竹青、朱萌、郭志清、刘霄)
上一篇:零刻EQ12迷你主机上市:搭载英特尔N100,双2.5G网口+三屏显示,准系统795元
下一篇:零添加酱油有哪些?无添加安全酱油推荐